2025-06-28 14:46:00
,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若有错误或已失效,请在文末评论区留言“你在奋斗、挣扎,强迫自己做一项交易时,你是错误的,是不协调的。最好的交易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杰克D.施瓦格(《金融怪杰》等书作者)
1.1 认清交易中痛苦的根源
2019年12月底,我因为全年的交易做得不错(收益率较高),加上这是我从成长股投资转型做交易的第一年,内心非常愉悦。为了记录这个有意义的年份,我在朋友圈随手发了一张收益率截图(见图1-1)。
![图片[1]-《交易至“简”》第1章:交易中痛苦的根源-十一张](https://www.11z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25/06/41d4da007320250627232852.webp)
在信息发出去不久,有个多年未联系的朋友,就给我发信息,话题从嘘寒问暖慢慢转到了股票上,最后把他的账户截图发给我看,并告诉我他非常痛苦,能不能帮他看一看怎么处理比较好。
当我看到他的持仓时,心里非常惊讶。因为,持有的六只个股,无一盈利,亏损幅度少的有20%~30%,多的一只约亏损60%。
我陷入了沉思。他的痛苦,来自哪里?仅仅是因为亏钱吗?
很显然,亏钱只是表象。
投资者一旦进入市场,就会发现投资过程中让人愉悦的时候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经历各种痛苦,甚至有一些让人痛彻心扉。
深层次痛苦的两个主要来源
和这位朋友一样,很多交易者认为,交易中的痛苦源自账户的亏损。其实不然,亏损只是一种表象。据我观察,深层次的痛苦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交易者不知道怎么做,即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方法,或没有做到交易的“一致性”。因为交易方法或规则不统一,常常今天做这种,明天做另一种。如今天贵州茅台(SH600159)大涨,就喊着做价值投资买入相应的股票,明天某股票趋势较好出现大涨,又觉得趋势性投资能更快地赚钱而加码买入;今天觉得应该止损,明天又认为今天的止损是不必要的;今天觉得错过了医药消费行业,明天又认为错过了新能源行业,从而左右摇摆,导致哪一只牛股都没有抓住。换句话说,交易者没有建立一个可以稳定盈利的体系。
第二,交易者知道怎么做,也知道赚钱的方法,但做不到。其中的原因就是知与行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很多人知道怎么赚钱,也知道怎么控制损失,但就是做不到,即缺乏自律。
这两个方面,才是交易者感到痛苦的根源,而不仅仅是因为亏钱。
交易者如果在这两个方面解决不好,就会感到迷茫,对未来感到恐惧,当出现亏损时,内心会左右摇摆,让人感到痛苦。如果这两个方面都解决了,在亏损时就不会感到痛苦,因为知道亏损是暂时的,交易者有信心在以后的时间里赚回来,因为他心里明白,很多亏损是体系内无法避免的成本,因此坦然接受。
很多人在第一个方面,蹉跎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一致性的方法,从而在投资时出现左右摇摆、风格漂移的现象;另外一些人,找到了方法,但没有学会知行合一。就像著名的期货交易员青泽,在最痛苦时说的一样: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在交易中成功,不是因为我不知道赚钱的方法,而是因为我没有做到。
而当你想明白这些问题后,就会发现亏损并不可怕,甚至可以说,亏损是一个交易者的必经之路。
我认识很多做交易非常成功的朋友,他们从几万元、几十万元起步,收益到过上百万元、上千万元,做得最好的一位收益近亿元。但据我了解这些人都在中途经历过大亏的至暗时刻,有几个人曾中途把本金亏完,痛定思痛后又东山再起的。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身边成功的交易者有这种大亏的经历,世界上很多知名的交易大师,也大都经历过这种困境,如杰西·利弗莫尔(《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主人公),一生中数次破产,然后东山再起;威廉·欧奈尔(《笑傲股市》作者)、菲利普·费雪(《怎样选择成长股》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作者)、理查德·丹尼斯(海龟交易训练营创始人)、马克·米勒维尼(《股票魔法师》作者,全美交易冠军)等,都有过大亏的时刻。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可以这样想,在没有形成稳定的投资体系前,所有的亏损,都是在交“学费”。这个“学费”是每一个交易者都不可避免的,至少我没有听过任何一个交易者不交“学费”,就能直接进入稳定盈利的阶段。你花出去的“学费”,用来学习怎么在市场上存活,以及如何建立认知。当然,因为自身资质等因素,有的人考上了“清北”、有的人辍学回家;有的人学习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有的人学习则可能需要一辈子。
当交易者顺利通过交“学费”的阶段,形成了稳定一致的投资体系后,依然有可能亏损,但这时亏损的原因和意义,和没有通过时截然不同。没有通过时的亏损是随机的,没有原因和规律可以总结(因为交易者不知道该怎么做),但在这个阶段,亏损是明明白白的。有了这个体系,交易者知道问题在哪里并坦然接受产生的成本(如止损)。同时,在这个阶段,交易者还会因为违反“知行合一”的纪律,市场用“亏损”的结果给予反馈和纠错(交易者已知道怎么做,但有时做不到)。
解决痛苦的方法
交易的赚钱法则就是低买高卖(所有的模式都是如此,无论你是价值派,还是技术派),而恐慌和贪婪,恰好会促使投资者低卖高买。投资者为了避免自己低卖高买,克服掉人性的这两大弱点,所以制定了规则(也就是体系)约束自己,让自己在交易时不要情绪化,而是在规则内小心翼翼地前行。
然而,市场在某些阶段,会不断地诱惑你犯错,让你失去原则,让你认为是自己的规则束缚了手脚,导致失去了赚钱的机会,于是你开始修改规则去适应环境,如果这样,说明你还是没有战胜自己的贪婪和恐惧。
长期看来,这样的你怎么可能成功?因为这不是错过一个机会的问题,而是你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修改规则去拟合行情的错误。你制定规则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心理再次出现,而市场的诱惑又促使你修改规则,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要想让交易的痛苦完全消失,从外部几乎无法找到完美的答案。从外部得到的无非是方法的问题,而能不能做到,是内部(内心)的问题。在交易的世界里,充满了矛盾和对立,这些矛盾和对立唯有从交易者的内心才能解决,即改变自己看待市场的方式。
股票同样是向上突破,有时会成功,有时会失败;股票的低吸也是,也有成功和失败;还有股票的止损,有时通过止损控制了损失,有时止损后发现卖在了最低点,反而创造了亏损。买了怕跌,卖了怕涨,这种矛盾在股市中几乎每天都有。是市场产生了矛盾吗?非也!是交易者看待问题的方式,导致了矛盾的产生。如果你缺乏概率思维,而是选择性地思考,或只看到成功与失败,并以此为依据,思维就会陷入死胡同里出不来。
交易者唯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一切皆有可能”,建立概率思维(在后面的章节中会讲到),从内部入手,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当有一天,你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境界达到了一个高度,内心的矛盾和抵抗才会完全消失,这不是仅靠某一个规则或强制要求自己去做就能快速改变的。通过外力的改变,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想要彻底解决,唯有从内心寻找答案。
“经历”是第一步,经历过大亏,有了痛苦的体验,才会深入、彻底地领悟。
“知道”是第二步,这一步包括了解市场、了解自己,“知道”相当于建立了认知,或者说建立了稳定盈利的一致性方法。
“做到”是最后一步,也是核心,从“知道”到“做到”,中间又有巨大的鸿沟,可能需要一辈子的修炼。当你“做到”了之后,它又会反过来促进“知道”,“知”和“行”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这是交易者成长必须经过的三步:经历→知道→做到,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跨过第一步直接到第三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如果你当前正在经历痛苦,说明还在第一步徘徊。那就不要辜负了你的痛苦经历,坦然接受,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它,因为每一次痛苦经历都是为了提高认知。只有吸取教训,在痛苦中成长,才有可能迈向成功。
1.2 交易过程中常犯的11个错误和成功交易者的9大特征
一个人要想在交易中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素质是“诚实”。这里讲的“诚实”,并非单纯地指人际交往之间的坦诚相待,而是指诚实地面对市场、面对自己,在出错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担责任。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改变和提高的前提。很多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或者明知道自己有错误却不敢面对,那样必然会阻碍成长。错误并不可怕,不知道自己错了或知错不改,放纵错误的发展才可怕。如果能利用好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错误反而是我们前进的阶梯。
交易前常犯的错误
接下来,我列举一下交易者在交易前常犯的错误。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雄安新区规划,这个重磅消息在清明假期内迅速发酵。在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4月5日)开盘后,很多雄安新区概念股直接出现一字板涨停,如冀东水泥(SZ000401)。
随后,冀东水泥连续出现了6个一字板涨停,让很多交易者羡慕不已。在4月12日,即出现第7个涨停时,冀东水泥开板,并在当天出现近100亿元的巨量成交额,很多担心错过大牛股的人,就是在这一天入场的。毕竟当时雄安新区概念太过火热,这种诱惑是交易者很难抵抗的。
但如果你是在4月12日这一天买入的,那么就被套在山顶了。在随后的三个月时间内,冀东水泥从最高点的23.26元/股跌到了7.08元/股,跌幅高达70%,6年过去了,交易者依然没有解套。下图所示为冀东水泥2017年2月到2022年7月期间的日K线。
![图片[2]-《交易至“简”》第1章:交易中痛苦的根源-十一张](https://www.11z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25/06/59b083bd2b20250628000013.webp)
那么,在4月12日这一天买入的人,当时是什么心理呢?
简单来说,就是情绪化、怕错过!
如果评选交易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情绪化交易应该能排第一位,几乎每个交易者都是从情绪化交易过来的,甚至不少交易老手,毕其一生也无法摆脱情绪化交易的影响。
所谓情绪化交易,就是自己的情绪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看到利好或利空消息,就产生应激反应。看到哪个板块(或个股)涨起来,就担心错过去追涨;反之亦然,看到持仓中的某板块(或个股)下跌,无法控制内心的恐惧,不分析情况就割肉卖出,追涨杀跌也由此而来。
交易者为什么会情绪化交易呢?人性使然。贪婪和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些本能之所以存在,并非完全是负面的。正因为有了贪婪的想法,人类才拥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也正因为有了恐惧,才拥有了主动规避和逃离危险的能力,这些本能在很多时候让我们趋利避害。然而,在交易中,贪婪和恐惧却对交易者有巨大的制约作用,贪婪导致追涨(怕错过机会)和想赚得更多(不及时止盈);恐惧导致杀跌(害怕继续跌)和在出现明显的机会时不敢入场。
如何控制呢?
控制情绪化交易的核心,是建立一套行动准则(交易体系),然后遵章行事。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规则执行,这样,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都有一套应对办法,受情绪化交易的影响就会大大降低。
没有交易标准(信号),其实和情绪化交易是一对孪生兄弟。正因为你没有操作标准,所以才情绪化交易;也正因为没有交易计划,所以一切行为都是临时起意的。
没有可执行的标准,你的行为就是随机的,也很容易情绪化,这样就很难成功。当能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会在建立交易体系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交易标准包括选股、择时(买卖时机)、仓位管理、风险管理等几部分(如下图),目的是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建立一套符合自己认知和性格的、可复制的模式,然后机械化地执行。
![图片[3]-《交易至“简”》第1章:交易中痛苦的根源-十一张](https://www.11z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25/06/e552359a1520250628000044.webp)
有了交易标准,并始终按信号交易,就可以约束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心理,让自己的行为有规律、可复制,从而摆脱漫无目的的情绪化交易。
很多人在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也建立了交易体系,但体系过于复杂,设置的信号和指标过于烦琐,导致在执行时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比如,很多人看重市盈率指标,同时看重趋势信号,于是把市盈率和趋势同时作为自己交易体系的条件。当一只个股股价下跌时,趋势出现下行,按趋势条件是不能交易的,但从市盈率指标来看,股价越跌市盈率就越低,按照市盈率的条件要进行买入操作,这时,该怎么办呢?
再比如,很多人用多个周期来指导交易,月K线(又称月线)、周K线(又称周线)、日K线(又称日线)都关注。从周线上看,可能是正常走势,波澜不惊,但从日线上体现出来的可能就是“狂风暴雨”,日线和周线产生了矛盾,此时交易还是不交易?
如果体系的两个条件相互抵触,就会导致交易者无所适从。就好比戴两块手表,当它们指针不同时,你无法确认当前的正确时间,从而给自己造成困扰。很多矛盾的发生和内心的纠结,也都由此产生。
很多人认为用多个指标相互确认,能进一步提升准确性。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很多指标之间,常常发出相互矛盾的信号。
交易体系的目的,是让复杂的市场变化回归简单,将符合自己认知的机会筛选出来。无论采用哪种体系和指标,都仅仅是在捕捉其中的一种盈利模式信号,同时会错过很多其他模式的信号。
你不可能把市场上所有的赚钱模式一网打尽,更不要自己反复调整指标去拟合市场,否则,又回到了“没有标准”的原点。交易体系中的指标并非越多越好,最基本的原则是要逻辑自洽,指标不能相互抵触。
有了标准,却无法耐心等到信号出现,不是行动早了,就是行动晚了,这是知行不一的体现。
从本质上来讲,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到正确的交易时机,依然是贪婪和恐惧心理在作祟。之所以早行动,是害怕机会溜走(贪婪);而晚行动,则表明内心犹豫,可能就是心存恐惧,不敢出手。
耐心在交易里是弥足珍贵的,也是成功的基石,有非常多的交易大师将耐心作为交易成功的首要条件。
利弗莫尔曾说:“耐心比任何其他因素更为重要。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我都有耐心等待市场到达我称为‘关键点’的那个位置,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开始进场交易,在我的操作中,只要我是这样做的,总能赚到钱。”
还有很多交易大师用猎豹捕猎来形容交易,比如三届全美交易大赛冠军马克·米勒维尼(《股票魔法师》系列图书作者)和创造连续1000多个交易日盈利的温斯坦。
“虽然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够捕捉草原上的任何动物,但是它会等到完全有把握时才去捕捉猎物。它可以躲在树丛中等上一周,就是等正确的那一刻,而且它等待捕捉的并不是任意一只小羚羊,而是一只有病的或跛脚的小羚羊,只有当万无一失时,它才会去捕捉。这就是真正专业的交易方式的缩影”。
所以,耐心等待,是体系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
很多人的思想特别消极悲观,总是带着相应的情绪去看待市场,如有的人认为市场充满了各种内幕消息,还有的人认为市场被人操纵了。
当你消极悲观时,你关注的都是市场上的阴暗面,会不知不觉地只看负面的信息,而无视积极的信息。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消极悲观的交易者,在机会出现时,也往往很难把握住,因为总往坏的方面想,会让人在操作时畏首畏尾。
以上是在交易前容易犯的错误,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虽然买对了,但在买入后出现了其他常犯的错误,下面进行简要分析。
交易中常犯的错误
交易中常见的错误有3种,说明如下。
一旦交易没有按照预期的方向走,就像鸵鸟一样把头扎进沙堆,不闻不问。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亏大钱的,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亏损在扩大,而不采取任何措施,任由事态向不利的方向发展,甚至关闭账户,寄希望于市场再涨回来。
长期来看,这种“把命运交给别人”的消极交易行为和习惯,很难让人成功。也许偶尔会因为运气好,账户亏损又减少了,但在交易中面对亏损时总是放任,把希望寄托在市场的走势,而不是自己对风险的主动管控上,且不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的行为,长时间后必定会遭遇大亏。因为你不可能每次都有好运气,毕竟有很多股票价格陷入了漫长的下跌,好多年都无法回本。
改变这种状态其实很简单,就是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切记,几乎所有的大亏,都是从一个小亏开始的,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在小亏时就截断亏损,牢牢地掌握主动权。
在执行交易时,交易者内心存在巨大的冲突和抵抗。比如,一只个股股价触发了你的止损条件,按照体系应该无条件退出交易,但“万一止损了股价涨回来怎么办?”的想法在你内心出现,并陷入剧烈的挣扎中,感觉非常痛苦。
在2021年年初,美年健康(SZ002044)股价走出一波上升趋势,当时的投资逻辑是医疗服务类行业很可能会在新冠疫情结束后出现复苏。于是,我在3月25日该股票趋势出现缩量回踩的时候买入,这是一个标准的买点,完全符合我的交易体系。但没想到的是,随后疫情再次发酵,美年健康在4月6日出现了放量大跌的走势,跌破了支撑位置,我按照纪律在当天止损退出,如下图所示。
![图片[4]-《交易至“简”》第1章:交易中痛苦的根源-十一张](https://www.11z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25/06/d948411f4020250628000254.webp)
这一笔交易我虽然亏损了3%,但对我来说这是一笔成功的交易,买卖点完全符合交易体系。如果我在4月6日不按纪律止损,而是心存侥幸地等待反弹,将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美年健康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跌幅高达70%。
无论是从当时还是现在来看,美年健康的止损操作无疑都是成功的,止损防止了大亏。不过,也有一些止损操作,是制造了损失。
我在2019年10月10日通富微电(SZ002156)股价出现回踩的时候买入,这也是一笔完全符合买点的交易,但其随后跌破了支撑位置,于是在当年的10月18日止损退出了交易,亏损6%。然而,就在我止损之后的第三个交易日,股价开始反转向上,形成了一波上升趋势,我差不多就止损在了最低点。这一笔交易,止损反而创造了损失,如下图所示。
![图片[5]-《交易至“简”》第1章:交易中痛苦的根源-十一张](https://www.11z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25/06/d10cb2c9e320250628000348.webp)
为何很多人无法顺畅地执行止损纪律呢?从这两个案例对比来看,就能得到答案。正是因为有通富微电这种止损后又涨了回来的情况存在,导致交易者心存侥幸,而正是这种心态,才会遇到美年健康这种亏损70%的死扛操作。
交易者往往沉浸在账面损失等待回本的情绪中不愿意出来,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就好多了。因为即使止损错误导致了小亏,后面还有机会重新买回来,如这里的通富微电,也可以选择其他机会。但如果不止损,遇到一次美年健康这样的走势,不但本金被完全套牢,心情也会陷入谷底。
一个简单的按体系止损操作,如果因为想法太多,导致内心产生抵触而无法正常执行,那么制定止损规则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交易过程中的很多痛苦和内心抵抗,都源于想法太多,这些想法背离了你的体系,从而产生了心理冲突。而之所以有冲突,本质是知和行无法统一,认知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还需要不断地在交易实践中磨炼,提升认知水平,多做几次成功的交易,当信心上来后,冲突自然就消失了。
当持有的个股股价下跌后,寻找利好安慰自己,而不是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当个股股价上涨后,幻想能涨得更多,赚了50%后还想再翻一倍,翻一倍了还想翻两倍,而不是从逻辑、趋势及基本面等方面出发做科学的分析,这都是幻想占据内心的表现。
欧奈尔曾经讲过,一只股票,如果它价格不涨,就是不好的。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它好,为何会“跌跌不休”呢?它或许有你看不到的问题,或许有不为人知的瑕疵,这都反映在走势上了,只不过当时的你不知道而已。内心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很容易导致交易走入死胡同。
要放弃幻想,活在当下,尊重事实,对当下的走势做出正确的反应,事实才是交易体系建设的基石和操作的依据。
交易后常犯的错误
交易后常犯有以下3种错误。
很多人在市场里亏钱,不反思自己的原因,而是埋怨市场、埋怨主力等,为自己开脱。
你需要明白的是,做交易的人是谁?是自己。有人强迫你买入或卖出吗?没有。既然做决定的人是你自己,那么当你发现错了时,完全可以第一时间脱身(止损),保存实力等待下一次机会,但你为何没有及时应对,反而在埋怨别人,推卸责任呢?
在市场中推卸责任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极低。因为推卸责任意味着你不认为自己有错误,也就不知道错在哪里。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谈何改正?于是,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市场本身不额外产生多余的钱(分红等忽略不计),有人通过交易赚钱,必定也有人通过交易亏钱。最后,钱都被有纪律、认知水平高、知行合一的人赚走了。他们能赚走你的钱,必定在某些方超过你。你只要做到有纪律、知行合一、不贪不惧,就可以成为赚钱的那一部分人,这一切,都要从为自己的交易行为承担责任开始。
交易环境不同于其他工作环境,因为市场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导致交易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压力,因为决策结果直接和账户盈亏相关。
我们捕捉机会和应对风险,交易中很多重要的决策,都是在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时做出的,而当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时,往往也是交易者压力最大的时候。比如在恐慌和高潮来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反转,这时人的压力也最大。所以,交易者一定要明白,交易的性质决定了,你的很多重要决策,必定要在压力下做出。
因此,抗压能力是衡量交易者的重要指标之一,很多优秀的交易者,能在压力下做出理性的决策,或通过提前设定的一些规则,去减轻压力(如分仓),而抗压能力差的交易者,在面对压力时,会不知所措,甚至失去纪律性,导致随波逐流。
所以,想要取得成功,交易者要想办法克服压力或提升抗压能力。抗压能力和个人的先天性格有关,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能通过训练来提升,如通过纪律约束,采取分仓分步模式等或在生活中增强运动等。当你的认知水平提高后,你就会变得更加自律,行动也会更有原则性。
一个优秀的交易者,必定是一个好的风险管理者。在市场里,优秀的赚钱能力只是其一,赚到钱之后,能守住钱,才是核心。
其实,你只要能管控住风险,每年只需要把握住少数的几次机会,就可以超越市场上90%的人。
然而,大部分交易者是没有风险管理意识的,不管市场状态如何,时刻满仓交易。当风险来临时,不知道应对;当出错时,不知道止损截断交易,这导致了亏损时大亏,而赚钱时反而畏首畏尾。
盈利的底层逻辑,就是“止损持盈”,亏损时亏损的额度一定要低,只要赚到的钱能覆盖亏损的钱,长期来看就是成功的。从这个角度理解,交易与其说是抓机会的游戏,不如说是风险管理的游戏。因为,当你没有了大额度的亏损,依靠复利原理,其实赚钱并不难,很小的复利长期积累都能变成一大笔盈利。然而,大部分人只看“机会”,不看“风险”,所以,“七亏二平一赚”的收益统计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上面讲了交易者常犯的11种错误,可以说每个交易者都部分或完全经历过。不同的是,有些人克服了,在错误中成长;有些人还在不断地重蹈覆辙,还有一些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在哪儿。所以,面对错误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导致的结局自然也不同。那么,成功的交易者又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成功交易者的9大特征
著名的交易心理学家范K.撒普博士曾经研究过大量的优秀交易者,虽然这些交易者采取的交易方法和策略不尽相同,但他总结这些交易者的成功经历发现,他们都具备如下共同特征:
(1)个人生活均衡、自律;
(2)具有积极的态度;
(3)没有人格冲突;
(4)对自己的交易结果负责;
(5)牢固掌握一套分析和交易方法;
(6)不存在普遍的偏见,保持客观理性,从而制定正确合理的决策;
(7)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8)拥有优秀的风险控制能力;
(9)拥有保持耐心的能力。
可以看出,这几条和前面讲的交易中常犯的错误,恰恰是相反的。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成功,而是解决了自身问题,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最后才取得了成功。
另外,大家应该有深刻的体会,即很多错误,并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所以,交易者要想办法从“内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错误”这个表象上。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很可能改掉了一个错误,又犯了另外一个错误。很多人陷入了这种恶性循环,不断地改正错误,然后又犯新的错误。
切记,股票是自我控制的游戏,只要你不入场,就没有人能伤害你,也没有任何人能赚走你的钱。在交易中,真正的对手是你自己,即内心的贪婪和恐惧。
不要亏损了就埋怨他人,扪心自问,你为什么会亏?是别人的原因吗?还是你的欲望远远超越了能力?
很多时候,就因为从某个“股神”那里听了一串财富代码,自己都不去了解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业绩如何,就匆忙买入,这种情况下不亏损才怪。
一切的源头,都是你自己。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操作标准,或是有了标准也不执行,运气好时或许会赚一笔,但长期来看这是不可复制的,也必定是要失败的。但如果你能努力提高认知水平,制定并坚持自己的原则,养成良好的交易习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去交易,并管控欲望和风险,怎么会亏钱呢?
与其说交易是研究市场的过程,不如说是研究自己、了解自己和控制自己的过程。
上面讲的每一种错误的背后,都有思维层面的问题。仅仅从表面寻找解决方法,是很难找到答案的,因为出发点就错了。要深入到思维层面去思考,培养正确的思考方式,让你在思维层面,认识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最终找到解决方法。
交易是一个向内求的过程,答案并不在市场中,而在你心中。
1.3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
如果一笔交易亏损了,则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做错了,其实不然,这是一种思维陷阱,这样很容易导致盲目的自我否定。
亏钱并不代表一定是自己做错了,这是交易里最容易让人误解的地方。正确的交易不一定能赚钱,而错误的交易也不一定会亏钱。想深刻理解这句话,就要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交易,什么是错误的交易。
所谓正确的交易,就是完全按照体系做的交易,即知行合一的交易。因为我们的交易体系是建立在概率优势上的,有概率优势并不代表100%会成功。如交易者买的一只个股走势不及预期,按照体系止损,这一笔交易虽然亏钱了,但却是正确的交易,因为止损是按照体系做的,是为了防止出现更大的风险。
所谓错误的交易,就是不按照体系做的交易,不能知行合一的交易。同样,这一笔交易你应该止损但没有执行,这只个股在触发止损点后又出现上涨,最后就出现这样一个结果—你没有按照体系执行,反而盈利了。这是一笔正确的交易吗?显然不是,因为你的操作违背了体系。
![图片[6]-《交易至“简”》第1章:交易中痛苦的根源-十一张](https://www.11z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25/06/8d09b8b60620250628001156.webp)
市场上每天有无数次的机会,也有无数种赚钱方法,但是你只能赚取符合自己认知的钱。构建体系的目的,是定义和识别特定的机会,这个机会一定要是你能理解的,这是“知”的层面。但是,你的“知”是有限度的,即你个人只知道这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投资体系的本质就是认知体系。
举个例子。打板是一种交易模式,就是只买处于涨停板位置的股票。有人打板能赚钱,但我们可能感觉打板模式是一种赌博行为,即我们对于打板的认知停留在赌的层面,但有些人可能找到了打板的规律,并加以运用,这是他们的认知。所以,他们能赚这部分钱,我们的认知达不到,就赚不到这部分钱。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认知,还在诱惑下强行打板,就是“知行不一”,亏钱是必然的结果。而具备了打板这种认知,又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交易者,就能赚到打板的钱。
说到底,交易体系本身的“知”和“行”这两个层面,缺一不可。“知”构建了交易体系,“行”则是按交易体系去执行。“行”只有符合“知”,和“知”不背离,才有意义。否则,就会陷入没有原则的陷阱。
理解了这一点,交易者就会明白:交易中常犯的错误,核心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知行不一”。反过来说,只要你做到知行合一了,就不存在什么错误。你做到知行合一了,即做的事情都是符合自己认知的,谈何错误呢?这时如果说还有“错误”,则都是因为当前认知不够,需要提高认知水平。这个时候,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种认知问题,见“达克效应”部分)。
每个交易者都在不断经历踏空和卖飞。不买怕踏空,买了怕下跌;卖了怕卖飞,不卖怕过山车,这种情绪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很多人在这种情绪中左右摇摆,走不出来。
其实,只要按体系定义的信号交易,并不存在所谓的踏空、卖飞。因为所谓的踏空和卖飞,都是你“知”之外的部分,不属于你的认知层面。你等待买入信号,没有信号就不交易,谈何踏空?你按照止盈信号卖出,止盈信号出来后你卖出,又谈何卖飞?
所以,所谓的踏空卖飞,都是情绪化、知行不一的表现。一个成功的交易者,字典里面不应该存在“踏空、卖飞”,只有是不是按信号交易。同理,你的字典里,也不存在“割肉”一说,你按体系给出的信号该止损就止损,谈何割肉?
回过头看,交易者犯的所有错误,都是知行不一导致的结果。完全按信号交易,达到知行合一,就没有所谓的错误,即便是亏钱了,也是体系内的成本。
如果你能这样想、这样做,就会慢慢接近成功,也能感受到自我控制的快乐——交易会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享受。如果能做到不带任何情感地按信号交易,那么,我们距离成功就非常近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想得太多,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但行动却没能及时跟上,导致了知行不一。
很多人会说,我也想按体系交易,但我的体系里没有设置止盈点、止损点,也不知道怎么选择买点,怎么办?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在“知”的层面上还远远不够,即认知达不到,还没有按照认知构建成功的交易体系。一个成功的交易体系,必定包含几个基础部分:标的选择、择时(买卖点)、仓位管理、风险管理等。
所以,这里又有一个前提,知行合一的前提条件是,先由“知”构建体系,然后才有“行”。有了标准,才能谈执行。而体系又是在“行”中通过不断实践去打磨和升华的,“知”为“行”定义标准,而“行”反过来提升“知”。
对很多事情,如果我们的认知水平达不到,就会出现不理解或做不到的现象,等我们的认知上升到一定的层次后,这些事情就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很多人看上面的内容,可能会觉得这不都是空话吗?
交易做到最后,并不是求财的过程,而是求道的过程。如果你的认知水平达到了,行动又能及时跟上,赚钱就是知行合一的副产品。这时你的内心平静,没有任何迷茫或抵抗,即便遇到困境,也能坦然面对。
如果前面讲解的内容你能理解了,那么就更容易接受“错误”,并让“错误”为自己所用。因为,“错误”要么来自知行不一,要么来自认知不够。
因此,交易者不要陷入某一个“错误”中无法自拔,当你的认知水平达不到时,市场会用“错误”提醒你——你的知行不一了,或需要提高认知了。如果总这样想,你就不会被“错误”压得喘不过气,反而能利用好它。
王阳明曾说“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论语·卫灵公》中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就是这个道理。
这不仅仅是古人的智慧,全世界都是如此。欧奈尔的信徒,吉尔·莫拉雷斯曾在书上写:“如果通过把失误当作有效的市场反馈来获取知识,那么,这些失误也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它迫使我们制定解决方案,并改进我们的投资方法,以确保类似错误不再发生。通过把错误看成市场更大的反馈系统,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错误来构建更长期的优势,而不是让它们毁掉我们。”
杰西·利弗莫尔说:“犯了错误不要找借口,坦白承认错误,尽可能从中吸取教益。”
所以,“错误”是对你认知不够或执行力不够的反馈,请利用好交易中的每一次“错误”,把“错误”当作你前进的动力、自我提升的契机和鞭策你进步的工具。
小结
![图片[7]-《交易至“简”》第1章:交易中痛苦的根源-十一张](https://www.11z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25/06/9e48a0bcf820250628001610.webp)
暂无评论内容